第 4 页 - 陈海峰
来自陈海峰的相关文章
校企携手党建,共促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发展

去年12月,清华大学牵头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清华核研院与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共同推动的“党建促专项”联合党建活动,这些活动在技术攻关和市场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并在全尺度方式下验证了固有安全核裂变能的存在。面对技术和非技术问题的挑战,清华大学和中核...

北京中关村启动具身大模型与仿生机器人竞赛

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于7月1日在北京启动,作为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专题论坛的一部分。本次大赛的主题为“竞技仿生 创新未来”,旨在吸引和培养国内外在机器人领域的高级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和产业发展。比赛设有人形仿生机器人、具身大模型、多足仿生机器人三个主赛道,以及水下、飞行、爬行仿生机器人和仿生灵巧手等创新赛道。大赛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

天津外国语大学设立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近日正式成立,并在天津成功举办了成立大会暨全球气候治理论坛2024。该研究院依托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学科和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研究平台,致力于全球气候治理问题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院旨在深化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与天津市外办合作,推动城市治理和低碳绿色转型的国际合作,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气候故...

乐山五通桥激情上演“川派龙舟”竞速大赛

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于6月23日举办了“第21届龙舟文化展演龙舟赛”的决赛,展现了当地丰富的龙舟文化。五通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乐山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被誉为“千年盐城”和“小西湖”。该区的龙舟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还承载着对李冰父子的祭祀传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五通桥的龙舟活动逐步复兴,并在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

广州推动特殊资产管理创新 60余机构共建生态合作圈

2024年6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特殊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由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资产管理协会共同主办。此次论坛聚焦于“特资新模式发展新动能”主题,旨在提升大湾区特殊资产配置效率,探讨构建以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四梁八柱”体系,并探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模式”。在论坛上,广州市副市长赖...

北京图博会展示版权贸易成就 推动文明互鉴发展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圆满结束,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共有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参展,展出22万种中外图书。北京市组团参展,展示了3800余册京版优秀图书,重点展出了836种精品图书,包括获奖作品、主题出版等。期间,北京展区与多国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达成近210种版权合作意向,涵盖多个类别。此外,北京展区还特设出版融合区,展示科技与标准...

江西南昌农业振兴:新乡贤推动农户增收与产业发展

江西印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幽兰镇,是一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市级龙头企业。该公司流转了1800余亩土地,主要从事瓜果、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带动了周边5个行政村200余户农户增产增收,去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负责人涂根印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16年回乡创办了这家公司。他注重农业知识更新和地方实际结合,积极参与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青海格尔木居民携手打造“石榴籽”和谐社区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地处西北柴达木盆地干旱内陆,是一座因青藏公路修建和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工业小城。金峰路街道居住着19个民族1.8万余人,占街道总人口62%以上。近年来,金峰路街道探索建立党建品牌,打造“金枫社工”志愿服务队,其中“刮碗子”接访工作室通过协商调解等多元方式,凝聚社区、司法等多部门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同时,街道充分发动和依靠居民,建...

江苏四城共绘“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旅游新图景

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于6月22日在江苏宜兴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与东坡文化相关城市的300余名代表参加。开幕式上,无锡、徐州、常州、扬州四城市签署合作,旨在构建“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的江苏格局。该游径以苏东坡的人生和作品为主线,串联相关文化遗产。宜兴市还发布了“宜兴东坡游径”,并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东坡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宜兴市通过...

浙江经济领先区如何实现共富发展?

余杭区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表现突出,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单位并位列杭州市共同富裕考评第一。该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未来产业,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余杭通过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不断夯实物质基础,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近70%的GDP比重,财政对企和人才的政策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