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页 - 田博群
来自田博群的相关文章
"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致力于打造跨境纠纷化解的理想之地"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广东法院过去一年来,以塑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心任务,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区际法律服务品牌。去年,广东法院全年共审结一审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万件,占全国64.8%,办理国际区际司法协助案件3082件。深圳法院“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等4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举措,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向全...

"韦朝晖谈东博会:打造区域经济互利共赢的宝石之冠"

东博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主办的国际经贸合作盛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13%,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第21届东博会将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场景、开辟新赛道、拓展新市场,促进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此外,东博会还面向全球开放,结合RCEP生效实施,为各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创造新机遇。...

"观察两会:大湾区如何实现制度差异的转化,使其成为制度优势?"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刘玥晴 曾玥)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五年间,大湾区推进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完善,政策层面亦持续发力,为规则制度“软衔接”打下基础。  粤港澳三地如何将“制度之异”转为“制度之利”?答案在于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伟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林晓辉表示,要在联通金融市场、优化...

"探讨新质量生产力:院士分享从“点”的突破到能级爆发的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的技术、产业和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力。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包括找准新赛道、抓住发力点和打造产业链。找准新赛道意味着要关注未来关键技术,找到突破点,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例如,加强原子级制造技术的研究,赋能集成电路、精细光学、高端传感等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医疗专家为内蒙古“星宝”提供健康保障"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郭延庆为内蒙古“星宝”健康“护航”,强调孤独症患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他表示,孤独症本质上是兴趣的偏离,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变。在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每年增长近20万。郭延庆建议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家长需明确干预目标。他还强调,干预中要平衡长期和短期需求,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独立的生存技能。越早确...

"全国政协委员阮英:以金昌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的发展构想"

近年来,甘肃省风光资源丰富,电池材料产业链逐步形成。全国政协委员、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建议将金昌市打造为全国一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及电池生产基地,聚焦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优化我国电池产业空间布局。甘肃省拥有丰富的镍、钴等资源,金川集团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阮英建议出台专项政策,推动电池材料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头部企业投资建设先进电芯、整车...

"全国两会上的江西乡村振兴实践:行动与声音"

本文报道了全国两会上关于乡村振兴的“江西声音”。江西省代表委员们针对发展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其中,壮大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发展生态产品产业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数字经济时代下,电商助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优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利用农村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这些建议有助于推动乡...

"赖明勇提议强化并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建议,在强化部门合作、提高服务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赖明勇认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环节覆盖,有利于提高农户带动种粮综合效益和积极性。他建议加强科学规划,进行重点部署,强化部门合作,狠抓推进落实,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好...

华彬集团: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产业升级,激发消费潜力

华彬集团是一家大健康产业的领先企业,成立于1984年。经过40年的发展,业务已涵盖快速消费品、绿色健康、文化体育、通用航空、地标地产及资源能源等多个领域。华彬集团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诚信共赢为核心价值观,锚定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时尚健康消费潜能。华彬集团在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更能够发挥优势。  激活消费是2024年中国企业和品牌的重要议题之一。“一年之计在于春...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芽呼吁:促进残疾人就业与非遗保护相结合"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院长刘林芽提出建议,推进残疾人就业与非遗保护融合。她认为,大部分残疾人有强烈的就业需求,而残疾人单一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模式无法满足多样化、细分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引导残疾人尝试从事非遗工作是一种创新性就业方式,既为非遗传承充实了人才力量,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创业新路径。刘林芽建议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