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页 - 邵婉云
来自邵婉云的相关文章
"中新健康报道:上海眼科专家团队远赴新疆巴楚,为当地居民带来光明,中医防治近视成果显著"

上海眼科专家团在新疆巴楚为1800余人开展义诊,诊断出罹患严重眼病者132人次,为2例患者开展眼底病抗VEGF手术。巴楚县位于新疆西南部,眼疾患者特别多,但当地眼科专科医生匮乏。自2010年以来,上海市静安区开始对口支援巴楚,目前,巴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活动还挂牌了新疆“2+5”人才计划“天池英才”特聘专家刘登教授工作室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基层...

2024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多项精彩活动即将上演

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品牌项目推介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活动计划包括露营之家城市100系列赛、中国青少年运动户外巡回赛等赛事以及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高级别研讨会等。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支持,总局多个中心及协会合作,露营之家承办,是集体育健身、户外运动、休闲旅游、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大会。2024年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将在浙江金华山召开,包括开幕式、中...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生成春季招聘热门,新领域企业需求旺盛"

近期,多地开展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今年春招有新变化,如西安科技大学在2020年首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该专业主要针对智能装备设计生产、智能系统集成等领域,就业方向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运维等岗位。西安科技大学根据产业发展趋势逐年升级换代专业,目前已撤销五个专业,新开设八个专业。今年春招启动仪式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光伏及新材...

"信阳至武汉、上海及泰国的铁水海联运通道正式启动"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4月7日15时,满载石英砂的铁水海联运集装箱44047次列车从河南信阳站启动,经武汉阳逻港,长江水道运至上海外港出海,发往泰国林查班港。此次“信阳—武汉—上海—泰国”铁水海联运的首发,标志着信阳开启新的对外贸易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铁水海联运模式具有运能庞大、运输时间短、安全性卓越、环保性能优越等特点。同时,能够提供从起点到...

吉林化工城致力于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吉林市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东北研发中心已正式运行,该中心依托当地化工、农业产业优势,着力解决农膜残留污染等问题。该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吉林一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双方将在高性能生物基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及产业化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近年来,中国官方持续推动可持续绿色发展,引导多领域使用更环保、可降解的新材料。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

"平安节拍:第一视角的探索与理解"

视频:第一视点丨平安的节拍来源:中国蓝新闻  平安是什么?  平安不是简单的无恙,而是生活安乐的底色,发展安全的守护,社会安定的节拍。  平安是什么?  平安是阳光下的雨露,化纠纷为安宁。平安是微风中的花香,令人心生安稳。  20多年前,浙江率先遇到“成长的烦恼”,经济发展了,“求富”和“求安”如何共进,成为重大课题。面对经济高速进展中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不断出现的新情...

"你愿意为新手机和新汽车支付多少补贴?"

  以旧换新如何破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雪薇  发于2024.4.8总第113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距离重庆解放碑20公里处的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的精密制造生产车间里,原本粗糙的齿轮在磨齿机的打磨下逐渐光滑、圆润起来,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生产线之间。  这些轰鸣的机器是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刚刚耗资1.6亿元更新的高端摩托车齿轮加工设备和新能源汽车齿...

"加速发展新型生产力:我国造船业寻求新的发展航道"

造船业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全球每10张造船新订单中有6张流向中国。当前,中国船舶制造业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加速迈向中高端。在大连的一家造船厂,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船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功能调试,拥有自主航行和停泊的能力。尽管船体吨位不大,但研发团队来自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专业,平均年龄不到40岁。为了适应现代船舶制造体系,团队组成焕然...

"青春警号的忠诚使命:融入血脉的誓言"

蒋久华,一位英勇的中国公安民警,曾在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公安局青竹派出所工作。他忠诚于党和人民,始终坚守岗位,为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一次盘查过程中,蒋久华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6岁。他的女儿在他离世时才4岁,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蒋久华在警察生涯中多次参与侦破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共办理300余起刑事案件和500余起行政案件。他曾担任巡警、禁毒大队缉毒员等职...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2】 黄大年:致力于“大科学” ,成为“大先生”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②】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任爽黄大年 吉林大学供图  夜,深了。在吉林大学地质宫楼前,路过的师生总会不由地抬头,望向507办公室的窗口。那扇窗,曾常年透出彻夜不灭的灯火;灯下,是一位静静伏案、潜心科研的学人。他的名字叫,黄大年。  澄澈灯光,照亮了黄大年专注的面庞,照亮了他心中的科学苍穹,也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梦想。  2017年,这灯火,突然...